導讀:日前,環保部發布《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指出,截至2011年底,全國大多數地區已全面開展涵蓋空氣、水、固廢和噪聲等四大領域的污染指標檢測工作。根據預測,預計未來5年環境監測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至少在30%以上,預計到2015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日前,環保部發布《2011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指出,截至2011年底,全國大多數地區已全面開展涵蓋空氣、水、固廢和噪聲等四大領域的污染指標檢測工作。
在上述四大領域,除大氣和水質量監測備受政策重視外,固廢污染及噪聲監測也成為整體污染防治能力的重頭戲。據《公報》披露,目前全國共有266個城市建立了固廢污染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253個城市開展了功能區噪聲監測。
分析指出,目前我國環境保護的抓手除在于進行存量治理外,增量控制也是重要內容,而環境監測更是防治增量污染的主要著力點。隨著四大領域環境監測點的全面擴容,將拉動環境監測儀器的市場需求。根據預測,預計未來5年環境監測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至少在30%以上,預計到2015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治理與預防兩手抓
我國工業化進程已開啟數十年,已有的存量污染成為環保治理的重點。環保部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排放總量達3700多萬噸。
預防新污染源滋生,也是國家未來環保戰略的另一大抓手。
在大氣方面,目前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共設置1436個PM2.5監測點;此外,全國共選取16家燃煤電廠開展汞排放監測試點工作。
在水質監測方面,松花江等8個流域已全面實施飲用水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同時,建立了環境監測儀器環境技術評估體系、18項監測儀器檢測技術要求體系、水環境監測現代裝備“準入”制度框架。
在固廢方面,2011年,全國31個省市共有266個城市建立了固廢污染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
而隨著重金屬污染防治被列入環保重點整治領域,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此前曾指出,“十二五”重金屬污染環保的重點之一將是在全國130多個重點防控區域建立污染源控制系統。
此外,噪聲污染也被列入環保監控的重點領域。2011年全國253個城市已全面開展功能區噪聲監測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