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全國重點實驗室(光國重)傳來捷報,其創新性提出的“采傳一體”智能光傳送系統架構成功在軌驗證,標志著光國重繼“北郵光譜一號”之后又一次在空天信息領域取得的突破。該架構通過深度協同高光譜遙感載荷與超百Gbps星間激光通信載荷,首次實現空天地信息“采集-傳輸-計算”一體化處理新模式,搭載該架構的北郵二號/三號衛星平臺在入軌一個月內圓滿完成各項測試任務。
“北郵光譜二號”載荷實物圖
“北郵光譜二號”高光譜載荷作為“采傳一體”系統的感知核心,展現出卓越性能。相比“北郵光譜一號”,其空間分辨率提升一倍,憑借光場壓縮編碼、雙路耦合架構與像素智能融合等先進技術,具備超過45波段高光譜探測能力,支持每秒超30幀的視頻級高光譜成像。這不僅為系統提供了超高速、高壓縮的數據采集,更顯著增強了空間數據采集能力與精確解譯水平,有效克服了傳統計算遙感影像在成像清晰度與信息提取方面的局限。未來,該技術將廣泛應用于災害響應、精準農業、資源勘探、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大幅提升我國衛星互聯網對地感知和實時監測能力。
星間200Gbps激光通信示意圖
在信息傳輸環節,由北京郵電大學研制的星間激光通信載荷同樣亮點十足。該自主研制載荷實現業界首次單載波200Gbps通信速率,成功構建起“采傳一體”系統的高速信息傳輸通道。面對極端空間環境干擾,研究團隊歷經長期技術攻關,突破系列關鍵技術,有效解決干擾、多普勒頻移及光束動態抖動等難題,顯著提升了通信鏈路穩定性與數據傳輸速率。
“采傳一體”架構的成功驗證,是光國重面向國家空天信息重大需求,在星載光學輕量化設計、海量數據融合處理、高速相干光通信等領域持續攻堅的成果。實驗室通過理論與工程深度協同,突破多模態融合智能處理、抗輻照光學微納加工等技術瓶頸,實現雙載荷性能優化與系統耦合。這一創新范式通過高光譜在軌感知與激光通信高速傳輸的閉環聯動,將災害監測等應用響應時效從小時級壓縮至分鐘級,為空天信息網絡提供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有力支撐實驗室“全時全域光互聯”重大科研任務,推動海量遙感數據實現秒級回傳。
“北郵光譜二號”載荷拍攝南非納塔爾國家公園(29.112`E, -28.823`S)
此次突破不僅彰顯了北京郵電大學在空天信息領域的科研實力,更為我國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對提升國家空間信息綜合應用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