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產業智能化是當下新熱,并且智能化也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是當下火熱的兩個項目。手機被認為是其控制終端機,確實是這樣嗎?
作為智能手機之后出現的一個新的科技概念,智能硬件標志著電子制造業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目前市場上各種智能硬件也層出不窮,火熱的幾個陣營就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交通和智能醫療。由于互聯網巨頭的進入,這當中又屬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吸人眼球。那么有人就疑問:如何知道智能家居與智能穿戴誰更具有發展前景?這兩大陣營看似一片藍海,其實已經暗流涌動,馬上要爆發出一片紅海。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方案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穿戴式智能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眼鏡、手套、手表、服飾及鞋等。
穿戴式智能設備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賴智能手機實現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鏡等,以及只專注于某一類應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設備如智能手機配合使用,如各類進行體征監測的智能手環、智能首飾等。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用戶需求的變遷,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形態與應用熱點也在不斷的變化。
先不說誰更有發展前景,還是先從深層的體驗來看看這兩者的小區別。智能家居是以住宅為平臺實現系統性萬物互聯的場景;而只能穿戴就是人和科技設備全新的一種交互方式,跟人體綁定,實現人與設備的聯網,為每個人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的服務。但從這點來看,貌似智能家居比智能穿戴更具平臺性、廣泛性。但是仔細想想,智能穿戴又可以實現人與智能家居之間的連接交互控制,某些智能家居也需要穿戴設備來實現用戶身份的識別。從有利于智能方面來說,這兩者的相互促進作用更具競爭力,而不是對立、要比出個高下。
目前智能硬件的“智能”的實現方式為常見和通用的做法就是做個app,將設備和手機連在一起,在手機端通過app來查看設備的狀態,或者對設備進行控制。隨著移動智能設備的發展創新,家中擁有了不止手機這一塊屏幕,而是多屏的互動,手機可能無法完全承載全部智能家居的操作體驗,或者說手機對于某些智能家居無法帶來智能、佳的用戶體驗。再者,用手機控制讓家居產品動起來是基礎的智能,進階的智能應該是依靠傳感器來工作的。例如,窗簾可以通過感應環境的光度進行自我調節開關的時間,燈泡可以通過學習用戶的生活習慣自我控制燈的開關時間。如果我通過一條走廊還要拿手機出來打開app再控制開燈關燈,可能我已經走完這條走廊了,這樣的智能意義就不大了。
再舉個實在的例子智能門鎖,假如我們去一趟超市后兩手都提滿了所購買的東西,外面下雨后的地面還有一灘水,這時如果車的后備箱有個智能門鎖,通過穿戴設備近距離感應識別身份后自動打開讓你放東西是多么的暖心?;氐郊乙彩牵ㄟ^智能穿戴設備的身份識別自動感應開門才是佳的用戶體驗。再說回智能穿戴的交互吧,如某種環帶跟人體綁定后,通過靜脈跳動識別主人的心率、血壓情況,并將信號傳輸到藥箱,藥箱分析后將要吃什么藥、什么時候吃藥的信息再反饋到穿戴設備上,然后人通過感知就掌握了自己的信息。目前來說,如果單靠智能家居或者單靠智能穿戴都是無法達到這樣的智能體驗的。
現在很多廠商都認定了手機才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但是手機也有它所不能承受的重,好的結果就是智能家居去中心化,可以從智能家居中的一個設備就可以訪問到另一個設備,可以通過智能穿戴設備作為身份的憑證訪問智能家居設備,智能家居的完善的“智能”也需要人貼身的穿戴設備提供方便,智能穿戴跟其它智能家居設備的交互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真正達到了萬物互聯,而人就是這塊網中的終受益者。
目前,智能家居的發展相對是比較成熟、完善,而智能可穿戴剛起步,技術、市場都還不成熟,真正的交互體驗沒有達到用戶的預期。但從萬物互聯的趨勢來看,我覺得兩者不是分開對立的,而是通過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來達到佳智能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