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企業】今年初,3GPP正式通過了5G加速的提案,將5G 新空口(New Radio,NR)非獨立組網特性提前至2017年12月完成,相對于原計劃提前半年。這個激進的日程,也讓5G成為將“百家爭鳴”演繹得的領域。10月24日,作為測試測量和控制解決方案的——美國國家儀器(National Instruments,簡稱NI)與東南大學正式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簽署毫米波技術聯合實驗室建設協議,攜手致力5G技術發展。
NI與東南大學正式宣布形成戰略合作
攜手“雙”大學推進5G進程,NI聚焦關鍵技術研發及“新工科”人才培養
通過這次戰略合作,NI與東南大學將共同聚焦毫米波聯合科研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兩大方向。首先,雙方將基于NI靈活的軟件定義無線電模塊,在毫米波高速原型系統/毫米波MIMO通信系統和車載雷達毫米波測試和目標仿真系統等領域展開密切合作,共同構建針對毫米波系統的平臺,攜手突破毫米波通信關鍵技術難題,NI更將助力東南大學承擔的國家重大課題的研發以及中國5G整體預研能力在的性。
其次,雙方將以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為基礎,以微波通信與信息技術等學科為特色,以學科建設為目標,推動以項目為基礎的課程體系,細化人才培養計劃,建立覆蓋校內外學生和行業人才的人才創新培養基地,共同推進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和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培養移動通信與信息技術產業人才。
作為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東南大學已于今年入選被稱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國家戰略的“雙”大學,而此次雙方合作建立的毫米波通信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更是依托于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據悉,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自二十世紀90年代初國家計委批準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早年間就已全面著手微波毫米波前端、各種無源元部件與天線、芯片及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助力推進了中國開發應用毫米波段頻譜資源的進程。近年來,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更在毫米波亞毫米波理論與技術及應用系統、無線通信中的射頻與天線技術等領域中取得一批前沿研究成果,受到業內關注。
東南大學科研院費慶國處長表示,“NI是批在東南大學入選“雙”大學之后確立的戰略合作企業和聯合實驗室,和的5G原型和測試測量廠商NI的化合作對推進東南大學在5G前沿領域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平臺+生態“兩手抓”,NI形成戰略助力5G研發
之前,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就已預計,2025年以前,將有11億個5G的連接,很大部分將來自亞太地區。其中,中國5G用戶數量將達到億級。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測算,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預計當年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9%,5G將全面構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從線上到線下、從消費到生產,從平臺到生態,推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因此,中國IMT-2020(5G)推進組已經確定了2018年試商用,2020年全面商用等5G時間計劃,5G未來的廣闊前景意味著當前研發迫在眉睫。
而早在2010年,NI就已確定了射頻通信用戶計劃,協同的通信類科研院所以及通信類設備廠商,例如紐約大學、斯坦福、諾基亞、AT&T等,基于NI的平臺化策略,定位關鍵技術,設計系統參考架構,共同推動5G技術研究以及標準化進程。同時,大規模多入多出(Massive MIMO)以及毫米波研究(mmWave)等是5G研發的關鍵技術,而原型驗證對于5G關鍵技術研究前期至關重要。從業界實時Massive MIMO 原型平臺到業界2GHz帶寬,可用于信道測量,以及搭建實時雙向多通道MIMO毫米波通信原型機系統的NI 毫米波收發實時系統, NI以開放的圖形化編程軟件和靈活的模塊化硬件為支撐,為5G提供的研發支持。此次NI與東南大學宣布戰略合作,也是這兩大策略中國化的具體體現。
據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洪偉教授評價,“NI為5G毫米波研究和測試提供了強大的硬件平臺和軟件支撐,幫助我們在毫米波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比于傳統的實驗測試平臺,NI的軟件定義無線電系統提供靈活自定義的軟件開發,完成毫米波通信原理和方法的研究,突破毫米波通信關鍵技術難題。通過這次毫米波技術聯合實驗室的合作,相信我們會在毫米波原型和測試系統、無線通信射頻和天線開發以及車載毫米波雷達等諸多領域有更多的進展。“
“NI通過平臺化的方案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個靈活的科研平臺,NI完整的生態系統為院校提供一個產學研用結合的體系。NI和東南大學的合作有長達十年以上的歷史,從2013年簽署的工程師基地到今天的毫米波技術聯合實驗室,在多方面展開密切的合作,共同推進5G研發和新工科教育的探索。“NI中國區院校計劃經理潘宇總結道。
關于美國國家儀器(NI)
從1976年開始,美國國家儀器 一直致力于提供各種強大的基于平臺的系統來幫助工程師和科學家提率和加速創新,以解決面臨的重大工程挑戰。從醫療、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到粒子物理等各行各業的客戶正在使用NI的集成軟硬件平臺來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
NI中國自1998年成立以來,不斷致力于以跨國公司的實力為本地用戶提供創新、的工具和解決方案。輻射全國的銷售、技術人員及系統聯盟商網絡則以為本地市場提供服務為己任,傾力滿足客戶要求。NI中國在線商城的推出進一步完善了NI的服務體系,旨在為用戶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購買體驗。
關于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
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二十世紀90年代初國家計委批準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實驗室以“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國家重點學科為依托,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博士后流動站,是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單位和“雙”學科建設單位。目前,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隊伍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一位、“長江學者計劃”特聘/講座教授4位、IEEE Fellow 5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三位、青年千人4位。教師7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00多位。牽頭承擔完成一系列國家973 項目、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科學研究基金、國家863 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國家重大項目。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科技進步獎等幾十項科研獎勵。擁有超過億元各種微波毫米波測試設備,覆蓋1.1太赫茲的網絡、頻譜與信號參數測試設備、覆蓋1.1太赫茲的探針測試臺和芯片測試設備等;擁有多個天線與散射測試環境,包括大型遠場天線測試暗室、近場天線測試暗室和電磁兼容測試暗室,并擁有豐富的正版EDA仿真軟件,如Cadence, Synopsis, HFSS、CST、ADS和Feko 等,研究基礎和研究條件處于國內地位。
(原文標題:NI與東南大學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搭建毫米波技術聯合實驗室助力5G預研)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