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研發】2018年5月2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專項“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編號:2017YFC1502500)”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湖北武漢召開。該項目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牽頭,國家氣象中心、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大學、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和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擔。
我國山洪災害點多面廣,致災因素復雜,成災快,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占涉水災害的比例大,危害公共安全,是防治任務為艱巨的災害類型之一。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專群結合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在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方面發揮了作用,但山洪預報預警精度不高、準確性、時效性差等問題仍然存在,亟需科技攻關。本項目針對暴雨山洪形成機理、致災機制與過程,山洪多要素立體監測技術與體系,山洪災害過程實時動態預報預警,多空間尺度山洪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搶險應對處置等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在全國選擇5 個示范小流域,開展山區暴雨洪水時空演變特征及山洪成災暴雨閾值研究、山洪多要素立體監測技術及體系研發、山洪模擬模型及設計洪水計算方法、山洪災害實時動態預報預警關鍵技術、山洪災害動態預警與風險評估平臺構建、區域山洪災害監測預警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等6個方面的研究,力圖在山區局地短時臨近暴雨形成機理與預報、山洪多要素立體監測技術與體系、暴雨山洪致災機制與模擬、山洪災害多指標預警模型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創新,實現山洪災害監測準確預警,從而為我國山洪災害防治實踐需求提供科技支撐。
26日上午,長江水利委員會金興平總工程師、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仲平處長、水利部合作與科技司田慶奇處長、長江水利委員會合作與科技局周剛炎局長、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鈕新強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許靜處長在內的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項目組成員共計70余人參加了會議。長江科學院盧金友院長主持會議,會上,金興平總工強調了項目組織管理的重要性,田慶奇處長從研以致用、聯合協作、人才培養、專家咨詢等方面對項目成果寄予厚望,仲平處長詳細解讀了國家科技管理體系改革要點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管理要求,周剛炎局長宣讀了項目專家咨詢組聘任文件。項目牽頭單位負責人盧金友表示將加強項目的業務和經費管理,切實落實好法人責任,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項目負責人、水利部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平倉詳細匯報了項目基本情況和具體實施方案,專家組認真聽取匯報后經充分質詢和討論,一致同意通過項目實施方案。
26日下午,項目六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匯報了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具體實施方案,以金興平為組長的專家組針對各課題具體情況,從統籌優化課題銜接、突出研究重點、注重集成創新、加強與全國山洪災害防治縣示范建設結合等方面對課題和項目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項目負責人張平倉表示將根據專家組意見認真完善實施方案,加強項目內部管理和課題統籌協調,規范經費使用,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27日上午,項目負責人組織項目成員召開項目內部討論會,進一步消化、吸收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各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研討課題實施方案優化與課題統籌銜接,并對下一步工作安排進行了討論和部署。
(原文標題:水土保持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專項“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啟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