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11月23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JJF(黔)48-2021《鋼直尺全自動檢定儀校準規范》等14項地方計量技術規范,自2022年2月22日起在全省范圍實施。
JJF(黔)48-2021《鋼直尺全自動檢定儀校準規范》
鋼直尺全自動檢定儀是用計算機進行控制,引入
機器視覺技術,以高精度計量光柵為標準元件,檢測鋼直尺的全自動測量儀器。檢定儀主要由光柵傳感器、圖像采集裝置(攝像頭)、檢定軟件等組成。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與處理、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量程不大于 1000 mm 的鋼直尺全自動檢定儀的校準。
JJF(黔)49-2021《滾筒反力式制動檢驗臺動態制動力測量裝置校準規范》
滾筒反力式制動檢驗臺動態制動力測量裝置主要包括標準輪、信號處理單位和上位機,其標準輪主要包括輪胎、輪轂和力傳感器。標準輪測得的制動力通過信號處理單位(發射端模塊)上傳給上位機,上位機計算并顯示出制動力上升曲線并確定動態的最大制動力。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滾筒反力式制動檢驗臺動態制動力測量裝置的校準。
JJF(黔)50-2021《呼出氣體酒精含量檢測儀檢定裝置校準規范》
呼出氣體酒精含量檢測儀檢定裝置在校準工作中,提供相應濃度的乙醇氣體?;谖镔|蒸發擴散原理,將定量流速的空氣與定量揮發擴散的乙醇在動態的過程均勻合成,生成乙醇濃度確定值的標準氣體。其由氣體合成控制系統、氣體收集恒溫貯存系統及氣體給出操作控制系統三個獨立的結構構成,相互間通過必要的電氣、閥門和管路的連接組成。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呼出氣體酒精含量檢測儀檢定裝置的校準。
JJF(黔)51-2021《礦用瓦斯抽放多參數傳感器校準規范》
礦用瓦斯抽放多參數傳感器適用于煤礦有瓦斯及煤塵爆炸危險的場所,可實現管道參數流量、壓力、溫度、甲烷監測。傳感器由液晶顯示器、微處理器、差壓模塊、壓力模塊、溫度模塊和甲烷參數模塊等組成。傳感器利用差壓敏感元件、壓力敏感元件、溫度敏感元件以及激光敏感元件取得差壓、壓力、溫度、甲烷濃度信號,經智能信號處理后,由數碼管直接顯示差壓、壓力、溫度、甲烷,同時通過信號線輸出相對應的信號。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并參考了 JJG 875-2019《數字壓力計》、JJG 1138-2017 《煤礦用非色散紅外甲烷傳感器》、MT/T 642-1996《管道瓦斯抽放綜合參數測定儀技術條件》、MT/T 381-2007《煤礦用溫度傳感器通用技術條件》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JJF(黔)52-2021《礦用風速傳感器校準規范》
礦用風速傳感器是利用卡曼渦街原理或壓差式原理進行風速測量的儀表,常用于礦井巷道中風速的測量。傳感器通常由電源電路、微差元件、遙控電路、A/D 轉換電路、智能信號處理、顯示電路、信號輸出電路等構成。傳感器通過差壓元件取得壓力信號后,經智能信號處理后,由數碼管直接顯示風速值,同時通過信號線輸出相對應的信號。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并參考了 JJG(煤炭)01-1996《礦用風速表》、MT/T 448-2008《礦用風速傳感器》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礦用風速傳感器的校準。
JJF(黔)53-2021《礦用激光甲烷傳感器校準規范》
礦用激光甲烷傳感器是由激光光譜吸收原理來測量甲烷濃度。傳感器主要由激光探頭、電子部件和顯示部分等組成。工作時,被測環境中的甲烷以擴散方式與激光探頭接觸,將甲烷濃度值轉換成電信號,然后通過電子部件處理,并顯示甲烷濃度值和輸出對應于甲烷濃度值的電信號,從而實現甲烷含量的檢測與報警。當甲烷濃度達到報警設定點時,傳感器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傳感器按用途可分為環境檢測類和瓦斯抽放管道檢測類。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并參考了 JJG 1138-2017《煤礦用非色散紅外甲烷傳感器》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與處理、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礦用激光甲烷傳感器的校準。
JJF(黔)54-2021《礦用溫濕度傳感器校準規范》
礦用溫濕度傳感器是利用感溫、感濕元件制成的智能溫濕度測量儀表,常用于礦井下環境溫度、濕度的測量。傳感器通常由感溫元件、感濕元件、測量電路、信號處理顯示電路、信號輸出電路等構成。傳感器利用感溫、感濕元件取得溫濕度信號,經智能信號處理后,由數碼管直接顯示溫濕度值,同時通過信號線輸出相對應的信號。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并參考了 JJG 205-2005《機械式溫濕度計》、MT/T 381-2007《煤礦用溫度傳感器通用技術條件》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溫度范圍為(0~50)℃,濕度范圍為(0~100)%RH 的礦用溫濕度傳感器的校準。
JJF(黔)55-2021《電動頸腰椎牽引設備地方計量校準規范》
電動頸腰椎牽引治療設備是使用電力為驅動,通過牽引力增加頸椎或腰椎間隙,并用力傳感器、計時裝置和控制系統來實時測量和控制牽引力大小和牽引治療時間,以治療頸腰椎疾病的設備,由牽引用椅(床)、力傳感器、控制和顯示裝置、驅動電機、固定帶及其他附件組成。
本規范依據 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YY/T 0697-2016《電動頸腰椎牽引治療設備》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與處理、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用電力驅動的通過牽引增加頸腰椎間隙以治療頸腰椎病的電動頸腰椎牽引治療設備的校準。本規范不適用于配合骨針等使用的骨牽引和快牽引設備。
JJF(黔)56-2021《礦用液位傳感器校準規范》
礦用液位傳感器是采用差壓元件制成的智能液位測量儀表,常用于井下液位的測量。傳感器通常由電源電路、探頭電路、放大電路、A/D 轉換電路、智能信號處理、顯示電路、信號輸出電路等構成。傳感器利用差壓敏感元件取得壓力信號,經智能信號處理后,由數碼管直接顯示液位值,同時通過信號線輸出相對應的信號。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 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并參考了 JJG875-2019《數字壓力計》、JJG 971-2019 《液位計》、MT/T 393-1995《礦用差壓傳感器通用技術條件》、MT/T 825-1999《礦用水位傳感器通用技術條件》進行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壓力式礦用液位傳感器的校準。
JJF(黔)57-2021《網絡時間(NTP)服務器校準規范》
基于 NTP 的網絡時間服務器(以下簡稱 NTP 服務器)是用于在網絡中提供 NTP 時間同步服務的授時設備,由參考信號輸入單元、本地時間保持單元、信號輸出單元組成。參考信號輸入單元獲取外部時間信息;本地時間保持單元接收參考信號輸入單元的時間信號對本地時鐘進行同步,并利用主振器進行時間保持;信號輸出單元根據本地的時間頻率信號,對外提供秒脈沖信號(1 Pulse Per Second, 1PPS)輸出、頻率信號輸出、NTP 服務等。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的內容制定。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與處理、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采用網絡時間協議(Network Time Protocol, NTP)進行網絡授時的網絡時間服務器的校準。
JJF(黔)58-2021《地質雷達校準規范》
地質雷達由天線、控制單元和電纜等部件組成。發射天線按照控制單元的指令向介質中發射特定頻率范圍的電磁波,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物性變化的介質時將發生反射和折射,反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天線所接收并傳送回控制單元,從而探測出需要的目標或界面信息。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的內容制定。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天線中心頻率范圍(400 MHz~2 GHz)的地質雷達校準。
JJF(黔)59-2021《微量進樣器校準規范》
進樣器為量出式量器,按其結構可分為無存微量液進樣器、有存液微量進樣器和氣密性微量進樣器;針尖可做成刃口、平口、圓口等型式。主要用于化學實驗室吸取定量樣品并注入色譜分析儀等儀器,對各種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進樣器利用容積替代原理進行工作,它由針頭、外套、芯子等組成。進樣器的進樣量由外套和一個配合良好的芯子在進樣器外套內移動的距離來確定。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編制。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的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測量范圍為(1~1000)μL 的微量進樣器的校準。
JJG(黔)35-2021《醫用數字化移動式C形臂X射線輻射源檢定規程》
醫用數字化移動式 C 形臂 X 射線輻射源是一種常見的介入操作設備,主要由 X 射線管組件、操作控制部件、圖像處理系統、顯示系統、C形臂及可移動機架、手持控制器等組成,一般可進行移動、旋轉、翻轉等操作,便于不同角度和方位對患者組織進行透視和攝影。它利用不同組織對 X 射線的吸收系數不同的物理原理,采用 X射線對人體組織進行透射、攝影成像,并將所得圖像進行數字化處理后獲得信息,以達到診斷和介入操作的目的。
本規程依據 JJF1002—2010《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編寫規則》編制。其技術指標和檢定方法參照了 JJG 744—2004《醫用診斷 X 射線輻射源檢定規程》、JJG 1067—2011《醫用診斷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系統 X 射線輻射源檢定規程》、GB 9706.3-2000《醫用電氣設備 第 2 部分:診斷 X 射線發生裝置的高壓發生器安全專用要求備安全專用要求》、GB 9706.243-2021《醫用電氣設備 第 2-43 部分:介入操作 X 射線設備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專用要求》、YY/T 0744—2018《移動式 C 形臂 X 射線機專用技術條件》、IEC 60601-2-43:2017《醫用電氣設備 第 2-43 部分:介入操作用 X 射線設備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專用要求》(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Part 2-43: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ofX-ray equipment for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IEC 61910-1-2014《醫用電氣設備 輻射劑量文件 第 1 部分:攝影和透視設備輻射劑量結構化報告》(Medicalelectrical equipment-Radiation dose documentation - Part 1:Radiation dosestructured reports for radiography and radioscopy)等。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性能要求、通用技術要求、計量器具控制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程適用于醫用數字化移動式 C 形臂 X 射線輻射源的首次檢定、后續檢定和使用中的檢查。
本規程不適用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系統 X 射線輻射源、數字攝影(CR、DR)系統 X 射線輻射源的檢定。
對于具備連續透視、透視點片或攝影功能的數字化胃腸 X 射線輻射源、數字化移動式 G 形臂 X 射線輻射源,可參照執行。
JJF(黔)60-2021《熒光定量聚合酶聯反應分析儀校準規范》
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分析儀(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analyzer,以下簡稱熒光定量 PCR 儀)為在 PCR 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因,利用熒光信號累積實時監測整個 PCR 進程,最后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儀器。熒光定量 PCR 分析儀主要通過儀器內部熱循系統的升降溫變化,使得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或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片段得以復制擴增,儀器光學系統采集伴隨 DNA 或RNA 擴增產生的熒光信號,并對熒光信號進行分析轉化、數學運算后,得到擴增和熔解曲線。通常熒光定量 PCR 儀由溫度控制系統、光學系統和控制系統組成,常見的熒光定量 PCR 儀有 32 孔、48 孔、96 孔等,其中 96 孔使用最廣泛。
本規范依據 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和 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編制。其計量特性和校準方法參照了 JJF 1527-2015《聚合酶鏈反應分析儀校準規范》、YY/T 1173-2010《聚合酶鏈反應分析儀》、SN/T 2102.2-2008/ISO/TS 20836:2005《食源性病原體 PCR 檢測技術規范.第 2 部分:PCR 儀性能試驗要求》。
本規范主要內容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 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與處理、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分析儀的校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