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 導讀:“十四五”開局之年將過,水環境提升規劃先行。城鎮、農村,工業、農業已經集齊了!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熱議了這么久的環境規劃,已經集齊了不少。下面有關城鎮的、農村的、工業的、農業的水環境發展規劃,處理能力、資源化水平、綠色技術開發應用,統統要提升!
城鎮
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以上,縣城
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1、“十四五”期間,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污水管網提升。新增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同步配套建設服務片區內污水收集管網,確保污水有效收集。除干旱地區,新建污水收集管網應采取分流制系統,干旱、半干旱地區老舊城區雨污分流改造穩慎推進。開展旱天生活污水直排口溯源治理,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100mg/L的排查治理,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及管網建設質量管控。
2、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補齊處理能力缺口,新城區配合推進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廣“生物+生態”污水處理技術,污水廠科學提高排放
標準,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實施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建設,削減水污染物總量。
3、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在重點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口等處,開展水循環利用工程,缺水城市提前布局再生水管網,實現再生水規模化利用。鼓勵提取污水中的氮磷物質。
4、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污泥處置設施納入本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處理能力不足的加快補齊缺口,有條件的加快壓減污泥填埋規模,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
農村
農村水環境提升工作是實施鄉村整形戰略的任務之一,此前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后,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8%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25.5%。
“十四五”期間,農村水環境提升工作目標:到2025年,農村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高。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升;中西部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新提升。
1、農村廁所革命要加強與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機銜接,鼓勵一體化統一治理,推進廁所糞污就地就農消納、綜合利用。
2、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行分區分類治理。優先治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及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重點整治水源保護區、城鄉結合部、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污水。開展地區治理試點,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治理技術,積極探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
3、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仍作為一個延續性問題進入“十四五”接續攻堅。以群眾最關心、形勢最緊迫的黑臭水體為重點,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基本消除較大面積的黑臭水體,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模式。鼓勵河湖長制向村級延伸,建立長效機制。
工業
“十四五”期間,工業綠色發展的水目標:到2025年,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6%。
1、重點區域工業發展水資源利用布局:京津冀地區加強高耗水行業廢水、海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的高效利用;長江經濟帶開展沿江工業節水減污;黃河流域推動鋼鐵、煤化工等行業水資源循環利用,充分利用市政污水和再生水等。
2、在水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聚焦涉重金屬、高鹽、高有機物等高難度廢水,開展深度高效治理應用示范,逐步提升印染、造紙、化學原料藥等行業的廢水治理水平。在紡織行業實施少水連續式染色等技術和裝備改造,在輕工行業實施短流程低水耗離型紙節約型合成革制造等技術和裝備改造等等。
3、技術推廣、更新、應用。繼續推廣節水、高效、安全的綠色智能家電產品,研發推廣智能化污水處理的工業環保裝備,綠色環保裝備重點發展高效低耗難難處理廢水資源化技術裝備,推進減污技術、節水技術、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重點推動工業廢水深度治理回用、高效提取分離、高效膜分離等工藝裝備技術。
農業
到2025年,農業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利用效率顯著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預期達到0.57,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預期達到80%。
1、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減少灌溉用水。推廣節水技術,以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000萬畝。禁止開采深層地下水用于農業灌溉。并落實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利用管理。
2、加強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農業生態修復,加強黃河流域農業生態保護,將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推進農業深度節水控水,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創新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3、加快綠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圍繞農業深度節水、面源污染治理等問題,組織科研、技術推廣單位開展聯合攻關,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綠色投入品。建立農業綠色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推動綠色科技成果向生產領域轉化;推進綠色技術先行先試,開展綠色技術應用試驗、綜合試點、長期觀測等工作,探索綠色技術發展模式,摸清農業用水資源底數。
你在“十四五”水環境提升規劃中抓到了什么先機?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