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邦景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文章>>鼠源單抗四個不同發展階段
自從1986年第一個鼠源性單抗藥物問世,現在全球已有近百種單抗藥物上市。伴隨現代科技的發展,治療性抗體經歷了鼠源性抗體,人鼠嵌合抗體,人源化單抗以及全人源化抗體等四個不同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鼠源單抗
雜交瘤技術是將小鼠脾臟中的B細胞與小鼠骨髓瘤細胞融合后,得到的雜交細胞能夠分泌抗體和無限傳代。第一步使用選擇性培養基選出雜交瘤細胞;第二步選出能產生我們需要的抗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但是鼠源單抗在使用過程中卻遇到以下問題:(1)人體把這些單抗藥當作異體蛋白,會產生免疫排斥,使單抗藥很快從病人體內被清除掉,降低了它們應有的療效。(2)少數病例中,鼠源抗體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導致了個別病人的死亡。
第二階段:人鼠嵌合單抗
嵌合抗體(Chimeric antibody)用人源的抗體產生基因的恒定區序列來代替小鼠相應的抗體基因的恒定區序列,大大的降低了鼠源抗體產生的免疫原性反應,抗體的恒定區都被置換成人的氨基酸序列。嵌合單抗蛋白約33%的氨基酸序列來自小鼠,其余67%為人源的。然后插入載體,轉染細胞生產抗體。
第三階段:人源化單抗
人源化抗體改造是將鼠源單抗可變區中6個CDR與人的相對保守的可變區框架區(FR)結合,基因重組之后表達出蛋白。人源化單抗中人源的序列占90%。人源化單抗顯然比嵌合單抗更有優勢,引起免疫排斥或超敏的風險更低。
第四階段:全人源化抗體
全人源抗體就是指組成抗體的氨基酸序列全部來自人類?,F在已經有四種技術可以用于全人源抗體制備。
噬菌體展示技術:是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單抗藥物制備技術,是將抗體基因序列插入到噬菌體外殼蛋白的結構基因中,使抗體基因與外殼蛋白一起表達。
酵母展示技術:真核表達系統,可以提高抗體折疊的正確性及表達后修飾的三維結構,進而提高細胞表面蛋白結合的親和力和穩定性。
轉基因動物全人源化抗體:通過轉基因的手段把小鼠自身的抗體表達系統破壞掉,再引進人的抗體生成系統。這種轉基因小鼠針對某種抗原就可以直接產生全人源的抗體。不過,這種技術產生的抗體是在小鼠體內成熟的,沒有經過人體環境的免疫選擇,從本質上來說屬于“鼠源化"人單抗,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單個B細胞抗體制備技術:利用EB病毒在體外能感染正常的B細胞,使之變成無限傳代的淋巴細胞系的原理,制備分泌人單抗的雜交瘤細胞。一般有三個步驟:鑒定和分離單個B細胞、擴增和克隆抗體基因及表達、篩選和鑒定抗原特異性抗體。該技術保留了輕重鏈可變區的天然配對,具有基因多樣性好、效率高、所需細胞量少等優勢,因此更多用來制備天然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阿達木單抗(修美樂)作為上市的全人源抗體,自2002年第一次獲得FDA批準上市以來,已經累計創造了1161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