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在0.3~0.6mm之間,若間隙過小,應更換大密封圈和卸壓件。
液壓油泵裝好后,應轉動靈活無卡滯現象。
臥式導熱油泵供油正時的檢查和調整
1、就機檢查供油正時導熱油泵固定在臥式上,
可能因為各種情況造成供油正時不準,
這時就需要檢查供油正時。進口計量泵(a)一人搖轉曲軸使I缸活塞處于壓縮行程(即I缸進、
排氣門都出現間隙)時,當固定標記正好對準飛輪或曲軸膠帶輪上的供油提前角記號時,
停止搖轉曲軸。(b)對于有導熱油泵靠前分泵開始供油正時標記的,
檢查聯軸器(或自動提前器)上的定時刻線標記是否與泵殼前端上的刻線記號對上。
若兩記號正好對上,則說明供油正時正確;若聯軸器上的標決還未到泵殼刻線記號,
則說明供油時間過晚;反之若聯軸器上的標記已超過泵殼刻線記號,則說明供油時間過早。
而對于聯軸器和泵殼前端無刻線記號的,此時就應該拆下導熱油泵I缸高壓油管,
一人搖轉曲軸,當快要到達I缸供油提前角位置時,要緩慢搖轉曲軸,
一人凝視I缸出油閥的出油口油面,當油面剛剛向上一動時,停止搖轉曲軸,
檢查飛輪或曲軸膠帶輪上的供油提前角刻線是否與其對應的指針對上
(為以后檢查方便,這時可在聯軸器和泵殼上補做一對正時記號)。
低價供應油研油泵S-PV2R12-23-47-F-REAA-40
液壓液壓油泵系統中的卸荷控制方式一般通過換向閥控制溢流閥或采用^型中位機能的換向閥來實現,
其液壓回路分別如圖2-3和圖2-4所示。對于通過溢流閥卸荷的液壓液壓油泵系統,
主要癥狀是卸荷壓力不為零,引起此類問題的原因是:溢流閥主閥芯不能*打開;當
溢流閥主彈簧預壓縮量太大,彈簧過長或主閥芯卡滯等都會造成卸荷不*;
溢流閼在卸荷狀態時,因外部原因,主閥芯壓力平衡狀態失控;當換向閥卡死,
不能充分打開時,也會使液壓油泵系統壓力不能正常卸荷。
卸荷失控問題可能有下列情形:換向閥裝反, 引起不卸荷;
換向閥裝反(M型換向閥主閥芯不對稱),引起不卸荷;換向閥復位彈簧折斷,
閥芯不回中位,必然影響卸荷;比例壓力閼在未得到控制信號時自動卸荷;
此外,比例閥的主閥彈簧可調,如果調得過緊,也不能充分卸荷。
在高速行駛條件下,如發動機溫度高造成機油粘度和潤滑性能下降導致出現機油報警。
還有就是在高速時,機油泵的供油量不足,和本身機油加注量不在標準范圍。
發動機的潤滑系統的油道出現賭塞導致的供油不足。
泄壓閥的彈簧如在正常范圍是不建議去拉長的,
拉長后會導致在冷啟動時機油壓力高機油濾清器漏油的現象。
低價供應油研油泵S-PV2R12-23-47-F-REAA-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