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為貫徹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堅持開拓創新,不斷探索計量智慧監管、綜合監管新路徑,有效提升計量惠民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筑牢計量檢定大數據基礎。持續推動北京市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升級。以“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目標,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應用”思維,實現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全程網辦和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企業可依托平臺實現對計量器具臺賬的全面在線管理與維護。平臺為進行計量器具風險監測和預警、支撐計量行政監管與決策提供了堅實的大數據基礎。
二是推動計量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基于
智能電表首檢大數據實施電表遠程狀態評價和風險分級監管。制定發布系列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采用
電能表首檢計量數據風險篩查算法和動態失準評估算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在用智能電表進行科學有效的抽樣,保障電能表現場檢測和失準輪換工作順利開展。自試點實施至今,北京市到期的智能電表約465.83萬只,除對不合格表進行更換外,其它電能表均運行狀態良好。據北京市電力公司統計,僅此一項節約成本超9.83億元。
三是探索聯合行業部門實施綜合監管。當前北京市正在舉全市之力,打造“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的“6+4”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目前已將計量監管事項融入相關聯合監管場景,納入聯合檢查清單。在首批試點場景中,檢查對象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餐飲業和賓館飯店。該舉措有助于擴大計量工作對市場主體的宣傳面與覆蓋面,提升行業主管部門對計量監管要求的認知,推動行業主動治理。
四是釋放機構改革效能,運用市場監管所執法力量。將“在用工作計量器具日常監督檢查”列為市場監管所檢查事項,將計量器具日常監督職權延伸到基層市場監管隊伍,構建市區所三級監管體系。將民生領域的各類主體如加油站、眼鏡制配場所、集貿市場、商場超市、醫療機構、出租汽車經營者、賓館飯店、物流企業、糧庫、壓力表使用單位等納入市場監管所的日常監督檢查范圍,提升民生計量保障水平。組織編寫計量器具監督檢查工作指南,統一市場監管所檢查工作,提升基層計量執法水平。
五是匯聚平臺企業合力,共同規范平臺經濟發展。組織京東、抖音、微店等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絡銷售作弊計量器具專項整治。對商品名稱、商品介紹、商品評價中明確標有“走鬼秤”“可調電子秤”“縮水尺”“偷水”“偷油”“偷電”等關鍵詞的所有商品利用技術手段進行清理。與平臺經營者建立長效聯合互動監管機制,要求平臺經營者落實電子商務法,加強內容審核,及時報告違法現象監控與處置情況;建立平臺監測工作組,研判甄別網絡銷售作弊計量器具行為,及時反饋給各平臺經營者,由平臺經營者加強對平臺經營商戶的管理,肅清網絡銷售作弊計量器具的行為,形成持續打擊態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