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深度】噪聲通常指影響人們生活、學習、工作的聲音,即產生打擾、不被需要的聲音稱為噪聲。近幾年噪聲污染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在逐步擴大,傳統三大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噪聲污染已成為環境污染的“新貴”。
為加強噪聲污染防治,2023年初,生態環境部等16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通過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基本掌握重點噪聲源污染狀況,不斷完善噪聲污染防治管理體系,有效落實治污責任,穩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續改善聲環境質量,逐步形成寧靜和諧的文明意識和社會氛圍。到2025年,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
與此前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相類似,這次的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是采取“十條”的形式,所以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又被業內稱為“聲十條”。
進入“十四五”時期,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好”變成了“深入打好”。“深入”的體現之一,就是增加了噪聲污染防治行動。
隨著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戰逐漸取得成效,噪聲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成為了我國環境領域的突出短板。數據顯示,2021年,噪聲擾民問題占全部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的45.0%,接近一半,高居各環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
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家相繼出臺“噪聲污染防治法”和“聲十條”,提出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首要的就是監測。《“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指出,在2025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并與國家聯網。
與此同時,根據2022年11月發布的《中國環境噪聲污染報告》內容,針對各類環境噪聲(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種防治舉措,并將環境噪聲監測作為噪聲污染監管工作的重要抓手。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態環境部門設置了1692個功能區聲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和735個道路交通聲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安裝了6.2萬余套建筑施工噪聲自動監測設備、約700套工業噪聲自動監測設備。
相較于手動監測,噪聲在線監測設備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政府進行噪聲監管的主要手段。這將為噪聲監測設備的生產、運維企業帶來很多商機。有志于此的企業,還需要盡快入手,提早準備,從而抓住今年“國家聲環境質量監測站點”布點的這一波機會,以及今后省控、市控、工業、交通等領域的后續需求。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