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近日,據科學家稱,微塑料能夠穿越各大洲,到達很遠的地方??茖W家在距離其源頭2800英里(4506公里)的比利牛斯山空氣中發現最初在非洲產生的微塑料,污染監測需重視。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實際上,微塑料的粒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是形狀多樣的非均勻塑料顆粒混合體,肉眼往往難以分辨,被形象地稱為"海中的PM2.5"。與"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的危害體現在其顆粒直徑微小上,這是其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于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研究表明,微塑料正在成為全球大氣中廣泛的污染物,其體積小、密度低,可以通過風繞地球傳播。而微塑料的危害,正是體現在其顆粒直徑的微小上,體積越小,意味著比表面積(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更高,吸附污染物的能力也越強。這也是它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近日,據科學家稱,微塑料能夠穿越各大洲,到達很遠的地方??茖W家在距離其源頭2800英里(4506公里)的比利牛斯山空氣中發現最初在非洲產生的微塑料。
研究人員從高海拔地區收集大氣中的微塑料。然后他們努力追蹤這些微塑料的原始來源,看看它們走了多遠。其中發現,含有顆粒的空氣在到達天文臺之前的一周內平均“走”了約4500公里。
此次研究的發下,這意味著,即使是幾乎沒有使用塑料的地區,也可能受到微塑料來源影響。其中污染包括聚苯乙烯和其它塑料,大部分主要來自包裝。污染監測需重視。
污染監測需重視,都有哪些方法呢? 現階段,檢測微塑料的方法包括目前常用的微塑料檢測方法包括紅外成像等光譜方法和熱裂解-氣質聯用法(Py-GC/MS)等手段。對于微塑料在合成過程中使用化學品和添加劑(穩定劑、抗氧化劑等)、微塑料表面吸附或吸收的污染物質的檢測,往往需要色譜質譜聯用及原子光譜技術。而在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方面,我們也可以利用質譜與細胞分析等技術進行分析。
此外,高光譜成像技術將傳統的二維 RGB 圖像與光譜技術相結合,通過將圖像上每個空間像素點的光譜特性與對應的空間信息聯系,來確定每個像素點所代表物質的化學性質,從而完成對不同樣品的詳細檢測分類。
我們要知道針對微塑料污染就要對微塑料分布特征的監測分析,提升對微塑料問題的科學認知。篩選微塑料污染較輕的海域,搭建長期監測平臺,在國內率先建立微塑料污染的環境質量基準。都需要
儀器儀表設備來助力。
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塑料垃圾的治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每個人應該從自身做起,保護好生態環境,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份力量!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