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集團前身是一家村辦企業,歷經近四十年的風雨歷程,東海一直堅守計量儀表主業。從初的儀表零件加工到如今的現代化新型機電一體化計量儀表產業,從一家鄉鎮企業發展成國內計量儀表龍頭企業,目前企業在產品研發能力、市場拓展、規模效益等方面在國內同行名列前茅,是國內水表、智能計量儀表和定時器大型研發生產企業和主要出口生產基地。

寧波東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 董光明與儀表網記者合影
今年東海集團公司實施第三個戰略規劃期的第二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我們堅持以計量儀表產業鏈為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圍繞計量儀表重點產業,加強技術管理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科技攻關、技術改造、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進程,堅持走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之路,努力推進集團產業經濟向現代產業集成創新轉型。在資金緊張、市場緊縮和成本加大的情況下,集團科技投入(包括技術改造)1800多萬元,今年1——10月份集團完成銷售4.2億元,其中出口銷售1200多萬美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長10%以上;為此東海集團做了以下工作:
1.堅持以高標準建設科技創新體系。東海集團于2001年創建的寧波東海計量儀表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是省級企業工程中心,東海集團瞄準國際同行先進企業科技發展動向,高標準打造企業科技創新平臺,每年以超過5%的銷售額投入,經過10多年的建設,目前擁有國內領先的水、氣、熱計量測試設備和比較完備的產品研發設施,中心設立電子技術、傳感器、計算機軟件、機械設計、無線網絡通訊、流量儀表等十個研究室,從事水、氣、熱智能計量儀表相關產品研發的科技人員50余名,其中有中科技人才18人。近三年公司獲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等專利7項,多個新產品成功投入市場,其中《LXHY-15~20旋轉活塞式無線遠傳塑殼水表》通過國家火炬計劃驗收。技術創新成為公司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并形成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2.高起點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2008年企業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創建的“東海-同濟超聲計量技術實驗室”,2010年,企業投資150萬元,與浙大軟件學院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簽訂了《共建浙江大學-東海集團計量研發中心協議》和《人才培養合作協議》,企業與高校、研究所合作進入了更高層次,為企業在科技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品牌推廣方面帶來更加有利條件。以上項目均獲得區級科技合作項目專項資金支持。
3.積極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提高東海品牌競爭力。目前歐盟國家利用EEC認證這個技術壁壘來限制中國計量產品進入市場。為打破技術壁壘,東海集團研究歐盟相關標準,將標桿企業產品標準列入公司標準體系。去年,東海集團在充分調研準備以后,聘請原跨國集團產品工程師,在歐洲設立產品研發中心,從事機電一體化智能計量儀表產品技術開發、產品認證、市場開拓和服務,直接面對歐盟同行的挑戰,力爭在2015年前,將東海企業的主導產品全部通過歐盟認證,提高東海品牌市場話語權。
如今金融危機的影響尚在,世界已經造就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格局:支撐中國經濟30多年快速增長的因素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經濟合作和保護主義呈現新態勢;新能源、新技術行業成為資本和信貸市場新熱點;傳統經營理念遭遇更嚴峻挑戰……對于民營企業而言,這些新變化、新格局意味著新的挑戰,同時也蘊含著的重大機遇,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壓力和有利條件同在。面對大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東海明確自己的使命和發展方向,主動把握環境與未來的變化趨勢,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科研開發和抵御風險方面的能力。
一、樹立信心,加大投入,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雖然目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嚴峻,但應該看到,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發展時期,市場發展機遇難得,東海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發揚浙江民企新的“四千精神”,也就是千方百計提升產品,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千方百計占領市場,千方百計改善經營管理,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在危機中找到自身發展之路。
東海集團經過充分的市場競爭分析,結合自身發展條件,提出以國際先進企業為標桿,從傳統的機械儀表類產業向機電一體化信息產業發展,采用國際標準、瞄準全球市場、開展國際合作,到2015年全面完成產業轉型升級,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產業升級后年平均增長率30%以上,力爭在2025年達到50億的規模效益,成為國際知名的水、電、氣、熱能源計量研發、制造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為此,東海集團將重點在以下幾方面加大投入,奠定企業今后發展基礎。
(1)高精度水、氣、熱計量儀表研制和產業化生產。東海集團目標要求產品計量精度等技術性能和質量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產市場空白,打破國外產品壟斷,替代進口。主要規格產品有望今年鑒定生產,投放市場試用。
(2)無線水資源管理系統的研發和配套產品的開發生產。該項目產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浙大軟件學院合作,結合公司產業化優勢,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和電子技術,開發適應中國水資源管理的計算機軟件和配套的無線傳輸電子設備、節能流量儀表,改善城鎮用水計算機信息化管理,為智能化住宅、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數字化建設提供可靠、完善的服務,在住宅節能、城鎮能源計量管理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公司與浙大軟件學院合作開發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水網計量監控服務平臺的研發及應用示范》項目列入2012年度寧波市重大工業科技攻關項目,獲得200萬元項目資金資助,配套產品得到國家住建部智能建筑行業專家鑒定認可,列為住建部行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推廣應用產品。
(3)東海計量工業科技園建設。目標是圍繞水、氣、熱計量儀表產業結構調整,更新改造生產設備,改善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生產能力,達到高標準、高起點、產業化綜合性效果。計量儀表產業園的規劃建設考慮集約利用土地,按照計量儀表產業特點,水、電、氣、熱、污水處理設施,以及制造工藝與物流整體規劃,全部生產和辦公、生活配套設施水、電、氣、熱能源消耗采用公司自行研發的資源能源計量管理系統全程計量和自動控制,充分考慮合理利用資源和環境保護,達到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目標。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已經完成基建投資約7000萬元,新增設備改造投資2000萬元,形成年產水、氣、熱新型計量儀表300萬臺(套)、定時器1500只生產能力,成為國內領先的水、氣、熱計量儀表和專用定時器生產基地。其中《年產300萬臺(套)智能水、熱能計量儀表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列入2011年度國家發改委工業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項目,獲得國家專項資金170萬元。
二、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相結合,提高企業經營水平。技術創新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東海集團仍要不斷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東海集團要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提高企業科學管理水平和營運的效益。為此,東海集團在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時,強調要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全面實施企業標準化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今年,東海集團在技術中心深入實施PDM研發數據管理系統,在定時器、水表、氣計量產業結合技術改造實施產品檢測、裝配、質量控制信息化管理。
三、產品、產業結構升級與市場開拓相結合。在當前形勢下,東海集團要善于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積極調整市場結構,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著力推動國內市場,積極研究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的競爭力,千方百計的開拓新的市場,拓展產品服務范圍,努力提高產品市場服務水平。東海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經過5年多時間投入,研發成功基于無線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計量儀表終端產品,已經在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大、中城市30多個社區、1萬多戶居民家中安裝使用,為智慧城市、智能小區建設服務,市場前景良好,獲得各地水務管理部門和用戶一致好評,已經成為東海新的重要增長點。
四、認真處理好企業生存發展與履行社會責任關系。當前企業面臨的激烈競爭,生存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在積極應對市場競爭挑戰,做好企業經營的同時,我們也要認真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東海集團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做到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安全生產,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和當地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發展生產同時,努力改善勞動條件,自覺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在這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時代中,東海集團抓住發展機遇,積極面對風險和困難,繼續以敬業奉獻、嚴謹管理的企業精神,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經營理念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轉型,以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國際競爭,為提高我國計量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