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播報大廳合影
1、活動的目的: 為配合中國科協第二屆會員日活動,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組織了以“儀器儀表在氣象探測中的應用探討”為題的會員日活動,以增強會員與會員、會員與社會之間以及科研、生產與用戶之間的聯系。
中國氣象局正在以提高氣象服務能力為核心,開拓服務領域、豐富服務產品、完善服務體系。提高監測預報的準確率、災害預警的時效性、氣象服務的主動性、防范應對的科學性。我學會的會員中有從事衛星遙感技術的專家、有從事氣象探測的專家、有制造衛星云圖接收系統和氣象探測儀器生產廠家的科技工作者,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我國的氣象事業工作著。本次活動旨在聚集氣象探測及預報方面的專家與氣象儀器研究專家以及生產廠家的科技工作者直接交流,探討共同關注的問題。
2、活動的內容: 本次活動分兩次舉行,兩次活動內容相同,每次規模20—30人。
第一次活動12月15日舉行,由我會副理事長張鐘華院士及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幼華研究員級高工帶隊, 參加人數27人。
第二次活動12月22日舉行,由我會常務理事張開遜研究員級高工及副秘書長張彤、秦雄文帶隊,參加人數36人。
活動分為參觀和研討會。上午參觀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衛星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播報大廳、會商大廳及中國氣象60年展覽。直觀地了解氣象探測儀器在天氣預報、預報會商中及各項氣象服務中的作用;下午召開“儀器儀表在氣象探測中的應用探討”座談會,會議首先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主任李柏作關于我國氣象探測與儀器發展的報告,全面介紹了我國地面、高空、衛星氣象探測的發展、應用的儀器儀表及存在的問題。與會專家主要針對解決氣象探測儀器國產化問題,加強科研、生產、用戶結合開發研制解決急需的尖端探測問題、及如何利用學會的功能進一步為氣象探測儀器服務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3、收獲與思考:(1)參觀內容豐富并均有專人介紹,使參會者對我國的氣象預測、預報流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使用的儀器設備有了全面的認識。
(2)我國是一個氣象探測的大國,儀器裝備處于國際先進行列,但不是強國,表現在高端探測、測試、標準儀器絕大部分依靠進口,有的還要受制于人。
(3)為解決急需的國產儀器設備,參會的專家根據本單位的條件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如:就某一專門問題,可以組織相關專家有針對性地研究討論解決可行性方案;爭取相關部門立項;組織有用戶、科研、生產及政府部門參加的科研組研發直至拿出產品。關鍵是取得政府的支持和用戶的認可。
(4)初步建立了一些合作關系。如中科院電子所,大華儀器廠的專家,提出用其科研成果或現有產品,經進一步開發解決氣象儀器問題的可能性。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2009年12月29日

在天氣會商室,儀器儀表專家與中央氣象臺的專家探討儀器裝備問題。

參觀中國氣象局主辦的“中國氣象60年科技展”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主任李柏作“關于我國氣象探測與儀器發展的報告”。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副理事長張開遜教授與氣象專家交談。

在中央氣象臺播報大廳,專家們正在聽天氣預報播報員霍佳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