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機械工程技術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2010-10-25 來源:海峽兩岸 點擊量:222
經過海峽兩岸機械工程學會同仁的共同努力,2010年9月10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機械工程技術交流會”在美麗的岳麓山腳下、橘子洲畔順利舉行,包括30名中國臺灣代表在內的近百名海峽兩岸機械工程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開幕式由我會宋天虎常務副理事長主持,我會榮譽理事長何光遠、中國臺灣學會理事長陳朝光、湖南大學黨委書記劉克利分別致詞,我會張彥敏秘書長和中國臺灣機械工程學會邱弘興副秘書長分別做學會2010年工作報告。
何光遠榮譽理事長在致詞中表示,“海峽兩岸機械工程技術交流會”始于1996年,今年已是第十三屆。10多年來,海峽兩岸機械工程學會通過輪流在海峽兩岸舉辦此學術活動,逐步擴大和加深了兩岸機械工程領域學術界和企業界的交往和合作,密切了兩岸學者和企業間的交流。對每年的交流活動,雙方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都積極準備,認真參與,提出問題,尋求解答。他希望雙方眾多會員通過參加兩岸交流,增進友誼和了解,并通過這個途徑展開合作。
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智能制造技術研發及應用”,來自大陸與中國臺灣共11位專家學者做了報告,分別結合各自在智能制造及有關領域的實踐,交流智能制造在工程設計、工藝過程、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等諸多生產環節的研發與應用情況,探討新的前進方向。報告情況如下:
《高端裝備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周建雄,湘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智能型導覽機器人》(黃漢邦,中國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
《工程機械智能監控信息系統》(曾楊,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
《七連桿伺服沖床的開發與應用》(左培倫,中國臺灣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
《焊接制造中的智能技術》(宋永倫,北京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教授)
《智能化高響應數控機床在高產量生產線的加工應用》(陳政雄,中興大學機械系教授)
《數值化技術與產品開發》(梁小波,湘電集團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燃料電池金屬雙極板現況與未來發展》(李碩仁,元智大學機械系教授)
《基于譜方法的復雜時空耦合制造過程神經網絡建模研究》(鄧華,中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
《制造分析法于精密磨料加工制程研發與基板加工之應用》(陳炤彰,中國臺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
《分裂導線越障平臺》(詹涵菁,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
最后,中國臺灣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陳朝光教授逐個對報告進行了精彩點評,并高度肯定了兩岸學者在智能制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上的鉆研與創新精神。我會宋天虎常務副理事長做了《關于智能制造》的發言,歸納了專家們所總結的智能制造的三個基本要素和四個基本特征,以及由此對未來智能產業的展望,講話得到了在座代表們的認同。
會議期間,代表還參觀了素有“千年學府”之稱的岳麓書院以及湖南大學電氣學院的電力行業特種機器人實驗室、機械學院的汽車車身先進設計制作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高效磨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南省機械行業管理辦公室和湖南大學對本次會議給予了大力支持,他們為海峽兩岸代表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增進了兩岸代表對湖南省機械行業和湖南大學學術水平的了解。
第十四屆交流會將于2011年在中國臺灣舉行,歡迎廣大會員屆時報名參加。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儀表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