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學術討論會精彩紛呈
2011-07-25 來源:儀表網 點擊量:229
21日上午,正在北京舉行的高校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學術討論會,高朋滿座。從儀器平臺建設與共享、到技術與方法,再到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三個分會場主題明確,臺上發言者言論精彩,不時引來臺下傾聽者的議論或點評。
《儀器平臺建設與共享》現場關注的人數最多,《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話題關注者也不在少數,《技術與方法》關注的則略顯遜色,不過與其他兩個會場不同,本網注意到,技術與方法會場的關注者中,有國際友人在場坐鎮,又自成一道風景。
有趣的是,由于同時對三個不同分會場中的話題關注度不同,有幾位老師只好跟本網小編一樣,在三個會場中,打起了“游擊”,坐在分會場二最后排的一位老先生,兩次在兩個分會場遇到小編后,拿著日程表,認真地詢問:“你剛剛去的那個會場,輪到誰講了?我希望聽到某某老師的演講。”
下午開設了兩個分會場,原來關注《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的部分聽眾,移師另外兩個會場。
《技術與方法》分會場,按照一位聽眾的說法,“因為分會場的四大主持(李五一、王衛榮、王衛國、李曉林),整個分會場氣氛變得異常活躍”。互動交流成為一種常態。主持人之一,浙江大學實驗室的李五一指出,在有限的時間內,請大家縮短原本冗長的演講表述,專揀重點講,留給聽眾們一些提問的機會。
專業的主持人、專業的演講者、專業的聽眾,三者有機的參與,將分會場變成了一個小型的互動沙龍。正如主持人在結束語時指出:“感謝大家讓我們有了一個思想碰撞、激蕩思維的機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儀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表網,轉載請必須注明儀表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