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噪聲,看不見摸不著,卻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以及環境投訴舉報的“重災區”。為解決這一“急愁盼難”問題,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已經在今年6月份正式施行,重新界定噪聲污染內涵,為處理有關問題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
注冊儀表網,馬上發布/獲取信息 與此同時,地方對于噪聲污染防治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繼8月初《陜西省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出臺后,山西省生態環境廳于近日召開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政策及有關情況。環保在線對其中的重點進行了簡要梳理。
據2023年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陜西2022年陜西聲環境功能區的達標率晝間98%、夜間90.3%,與2021年相比改善明顯,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總體情況良好,但發言人指出“區別于水、氣等化學污染要素,噪聲污染是一種局部性、暫時性、非累積性的物理污染,區域屬性明顯”,因此噪聲污染防治有特殊性,應是一項系統工程。
《行動計劃》共十章55條,構建出“1+5+4”的框架體系,將從源頭規劃到末端治理,從控制增量到削減存量,深化“5”類管控:嚴格噪聲源頭管理、深化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強化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加大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針對不同噪聲類型多措并舉,穩步提高噪聲污染防治水平。
按照發言人所說,陜西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一步控制噪聲污染。一是提升監測能力,推動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并及時聯網,并在西安市開展城市噪聲地圖應用試點,依托噪聲地圖、噪聲溯源等信息化手段,形成城市噪聲實時監測網絡。二是推廣低噪聲生產、施工設備,從源頭降低噪聲污染產生的可能性,以整體性推動噪聲管控升級。
另,《行動計劃》明確將“推進工業噪聲實施排污許可管理”,旨在進一步強化工業噪聲環境管理。目前,滿足工業噪聲排污許可管理需求,生態環境部已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中新增工業噪聲模塊。陜西將借此政策,指導企業按時、準確完成排污許可證申報和執行報告上報工作。持有排污許可證體系的企業,需按照規定開展自行監測并向社會公開。
總之,從本次會議透露的信息來看,監測無疑將成為陜西治理噪聲污染的重要環節,對于實現“到2025年,全省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目標至關重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