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文件】經四川達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通過,日前,四川達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達州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環境要素統籌、標準規范統一、責任邊界清晰、天地一體、各方協同、信息共享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互聯共享,監測與監管有效聯動的工作目標,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
《實施方案》提出,要以準確掌握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污染源排放狀況、潛在的生態環境風險為核心,以“全面設點、全市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為基本要求,以“部門合作、資源共享、測管協同、分工責任”為工作原則,以“完善網絡、信息共享、風險防范、服務、強化保障”為主要任務,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全市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及時提供客觀準確、統一完整、科學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和信息,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風險監測評估與預報預警能力。
《實施方案》從七個方面明確了建設和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主要內容。空氣環境監測方面,將積極優化完善氣象要素監測點位,完善揚塵智能管控系統,在主城區新建市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2個,縣(市)新建市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5個。
水環境監測方面,將進一步優化斷面布設,在州河、巴河、渠江等18條河流上布設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點位)30個,在全市8條主要河流布設水環境生態補償監測斷面9個、新增自動監測設施8套,在化工產業園區下游布設金埡水質自動監測預警站1個,在市、縣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布設水質監測點位10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布設水質監測點位316個,并開展城市黑臭水體監測。
土壤環境監測方面,將在耕地、林地、工業園區、污染行業企業、固廢集中處理場地及周邊、飲用水源地、天然氣開采、交通干線等區域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全市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35個。
聲環境監測方面,將建設覆蓋市區及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萬源市建成區的區域聲環境、聲功能區、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監測點。制定達州市主城區聲環境功能區劃,優化調整城市區域、功能區及交通噪聲監測點。加強對城市敏感點的監測,交通噪聲及功能區監測逐步實現自動監測,利用噪聲自動監測技術和設備對城市交通干線、建筑施工場地、城市廣場等重點噪聲源進行實時監控。
輻射環境質量監測方面,將加強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提高機動、快速監測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對市級飲用水水源地放射性監測和全市人口密集區域電磁輻射進行監測。
污染源監測方面,定期發布重點排污單位名單,重點排污單位嚴格落實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制度,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排放標準的監測要求,按照監測技術規范和質量控制規定開展自行監測,及時上傳并公開自行監測數據,并實現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全覆蓋。市級相關部門密切合作,逐步開展養殖和農業面源、機動車污染源以及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源監測,建立健全包括固定源、面源和移動源在內的污染源監測體系。
生態狀況監測方面,在林地和森林、自然保護區、重要湖庫濕地、農村地區、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等區域,開展林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濕地保有量、水土流失面積、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監測。
根據《實施方案》,達州市提出建立數據集成共享機制,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高速匯聚、有效集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輔助決策,以及信息的聯網共享和統一發布。
為保障《實施方案》落實到位,達州市將建立全市生態環境監測與監管聯動機制,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制度與保障體系,依法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有序開放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測設施運行維護、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建設項目施工期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服務性監測市場,積極推進公益性環境監測領域政府購買服務。
同時,還將加強對從事環境監測服務單位和機構的監管,落實“黑名單”制度。依法查處和追究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以及監測技術規范等,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等行為的機構和人員。對黨政領導干部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將按照《四川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等規定追究違紀違規責任。
(原文標題:我市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