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天津再生資源研究所 、山東大學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等單位起草,TC404(全國土壤質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國家標準計劃《農產品產地土壤有效態砷的測定方法》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現公開征求意見。
砷(arsenic,As)是公認的全球性污染物,無機砷被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署列為“第一類致癌物”,過量攝入或長期低劑量砷暴露都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典型的地方砷中毒癥狀是“烏腳病”,嚴重時可誘發皮膚、膀胱、肺等器官癌變以及發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砷不僅毒性強,而且分布廣泛,暴露風險高。由于地質原因,以及不規范的礦冶或農藥化肥使用等人為活動,導致砷廣泛分布于農田土壤環境中。2014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表明我國土壤砷污染點位超標率為2.7%,是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利用類型的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農田土壤中的砷能被農作物吸收,并隨農產品通過食物鏈向人體傳播,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我們前期的研究發現稻米食用是我國人群砷暴露的主要途徑,可貢獻人體日攝入無機砷的60%以上,因此,研究砷從土壤到食物鏈的傳播過程意義重大。
土壤中的砷并不是都能轉運到食物鏈并構成健康風險,而是否具有風險取決于砷的賦存形態。農田土壤中的砷有多種賦存形態,其中可以被動植物、微生物等生物體吸收利用的砷被稱為植物有效態砷(有效態砷),而以鐵錳結合態、殘渣態等形態存在的砷不易被植物吸收,危害性較小。然而,我國當前土壤砷的風險監督和土壤質量監管仍以土壤總砷含量為標準,這導致了很多風險監管的偏差,常常出現土壤砷濃度不超標但農產品砷濃度超標,或者土壤砷濃度超標但農產品砷濃度不超標的現象。由此可見,要準確評估土壤砷污染的健康風險,使監測、監督及管理更加能趨近于實際情況,就需要充分考慮土壤的異質性,建立農產品產地土壤有效態砷測定方法的標準,并構建基于土壤有效態砷的土壤質量評估體系。
當前,國內外尚缺乏土壤有效態砷提取和測定方法的標準。本文件將基于前期文獻調研及大田采樣開展土壤有效態砷提取劑篩選實驗,構建不同類型土壤中有效態砷的提取和測定方法,驗證提取與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磷酸二氫銨溶液浸提-原子熒光法和稀硝酸溶液-原子熒光法浸提測定農產品產地土壤有效態砷的方法。本文件中磷酸二氫銨溶液浸提-原子熒光法,適用于旱地土壤有效態砷含量的測定。本文件中稀硝酸浸提-原子熒光法,適用于水田土壤有效態砷的測定。
方法原理:
砷與磷屬于同族元素,在土壤環境中具有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在旱地條件下,土壤中的砷主要以砷酸根的形態存在于土壤,因此,可以利用磷酸二氫銨溶液中的磷酸根置換土壤中的有效態砷。在淹水的稻田環境中砷主要以亞砷酸鹽的形態存在,亞砷酸鹽在稀硝酸溶液中有較強的溶解性,因此,可以利用稀硝酸溶液浸提土壤中的有效態砷。提取液中的砷濃度用原子熒光法測定,計算得出土壤樣品中的有效態砷含量。
儀器和設備:
2.電子天平:分度值為0.0001g。
3.恒溫往復式振蕩器:振蕩頻率180±20r/min,溫度可控制在25℃±1℃。
4.低速離心機:離心速率<10000rpm/min。
5.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度計。
精密度和準確度:
按照本文件測定土壤有效態砷,其相對誤差的絕對值不得超過8%。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