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為滿足土壤環境管理需要,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了地方生態環境標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技術導則(試行)》。根據國家和山東省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有關規定,現向各有關單位征求意見。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土壤環境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受體安全,是支撐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眾所周知,我國是全球土壤污染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當前,全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之一。近年來,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發展轉型的過程中,工礦企業搬遷后遺留地塊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環境風險及后續土地再利用安全隱患尤為突出。
為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國務院于2016年5月28日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要部署:“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加強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是落實防范土壤污染風險,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編制《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技術導則(試行)》對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快推進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本導則規定了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基本原則、工作程序和技術要求。
本標準主要分為“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原則和工作程序”、“風險管控技術要求”,共5章,外加“前言”和“附錄”兩部分。
本導則引用的文件包括:GB 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14554 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T 14848 地下水質量標準;GB 36600 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CJJ 1 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HJ 25.1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導則;HJ 25.2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技術導則;HJ 25.3 建設用地土壤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5 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土壤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導則(試行);HJ 25.6 污染地塊地下水修復和風險管控技術導則;HJ/T 164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6 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299 固體廢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硫酸硝酸法;HJ 610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82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術語;HJ 905 惡臭污染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2050 環境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指南;JGJ/T 188 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物技術規范;DB 32/T 3943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工程環境監理規范》。
本導則將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技術分為制度控制技術和工程控制技術。制度控制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地塊用途或使用方式、限制土壤及地下水利用、限制人員進入及活動、污染源監控與清除、公開地塊環境信息、地塊資料管理、地塊管控人員及職業衛生防護等,一般可與工程控制技術組合聯用。工程控制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阻隔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監控自然衰減技術、水動力控制技術及可滲透反應墻技術等。
本導則適用于污染地塊風險管控的方案制定、工程設計及施工、工程運行及監測、效果評估和后期環境監管。
本導則不適用于在產企業以及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地塊的風險管控。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